為擴大“文明守望工程”影響,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的積極性,增強社會公眾關心、支持、參與文物保護利用的意識,山西省文物局決定,自即日起向全社會征集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文明守望工程”標志。評選出的標志將用于與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文明守望工程”有關的各類宣傳、推廣、展示、表彰等活動。
一、應征作品設計要求
應征作品要緊緊圍繞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文明守望工程”的主題,生動體現(xiàn)社會力量“眾心護、眾手搭、眾人助”的特點,展現(xiàn)“文物保護全民參與,保護成果全民共享”的理念。
應征作品創(chuàng)意要新穎,象征意義貼切、鮮明、深刻,充分融入山西文物特有的文化元素;要具有獨特的藝術構圖表現(xiàn)手法,圖案要清晰流暢,色彩要簡明大方,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便于識別和傳播,具有推廣性;應采用彩色圖案設計,并能以不同的比例尺寸顯示。應征稿件需有標準色說明。
二、提交作品須知
(一)應征的每件作品都應按照要求填寫《山西省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文明守望工程”標志征集表》,應征者可從山西文物局官方網站(www.sxcr.gov.cn)下載,或關注“考古匯”微信公眾號,回復 “標志”二字下載相關通知及表格。
(二)應征作品必須是應征者按照作品設計要求獨立創(chuàng)作完成的原創(chuàng)作品,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公開發(fā)表或展出,不得侵犯第三方的任何著作權、商標權等合法權益。否則,由侵權者承擔法律責任,山西省文物局將不采用其作品,對已發(fā)的獎金和榮譽證書予以收回。
(三)應征作品可以以個人名義或團體名義提交。個人所提交的作品須注明作者姓名、單位、通訊地址及郵編、聯(lián)系電話、電子信箱,并提供個人有效身份證復印件。以團體名義提交作品的應征者須提交相關資質證明。身份證復印件和相關資質證明需與應征作品一同寄送。
(四)應征稿件請附創(chuàng)意說明,詳述構思及標志釋義。每件應征作品須提交紙質和電子文件各一份(包括作品和征集表),必須是彩色原稿件。紙質文件應打印在A4規(guī)格(210×297mm)的紙上,并附在相應征集表格之后,不可折疊。電子文件一件(幅面100×70cm),精度不低于300dpi,存儲格式為JPEG;電子郵件文件名為:(作者姓名)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標志征集作品。光盤投送者需在光盤表面注明作者本人姓名、電話號碼等內容。所有應征作品外包裝上均請注明“文明守望工程標志征集”字樣。
(五)所有參賽作品及介質不再退還,請參賽者自行保留備份。
三、評選辦法
本次標志評選工作將由山西省文物局邀請美術設計、文博行業(yè)等有關專家成立評選委員會,評選出入圍作品10個,再從入圍作品中產生擬采用作品。對入圍和擬采用作品在山西省文物局官方網站進行公示,公示期5天;最終評選結果將在山西省文物局官方網站、“考古匯”微信公眾號及省內各大媒體及時公布。
評選期間將在“山西文物網”對應征作品進行展示、投票,選出其中排名前50名的作品發(fā)放參與獎!吧轿魑奈锞W”的投票結果作為加權項計入最終評審結果。
四、獎勵辦法
參與獎:“山西文物網”投票排名前50名的作品,將獲得價值約100元的紀念品。
入圍作品:10件。獎金:2000元/件。將選入“文明守望工程”標志設計作品資料庫。
采用作品:從入圍作品中選出1件,作為最終評選結果。獎金:20000元。采用作品將在“文明守望工程”活動中使用。
參與獎、入圍作品和最終采用作品不重復獎勵,所有獎金的個人所得稅均由獲得者承擔。
五、應征作品權屬
(一)應征作品入圍后,作者要與山西省文物局簽訂委托創(chuàng)作合同,作品屬于委托作品,作品被采用后其著作權歸山西省文物局獨家所有。
(二)應征作品被采用后,作者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作品,包括自己或者許可他人申請注冊商標等。
(三)本次征集活動的最終解釋權屬山西省文物局。
六、征集時間
本活動自公布之日起開始接受投稿,投稿截止于2017年11月26日24時,以電子文件以提交時間為準;紙質文件以寄出郵戳為準。
七、投稿地址及聯(lián)系方式
郵寄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文廟巷33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公眾考古研究部
郵 編:030001
聯(lián) 系 人:王 樂 任冠宇
電子郵箱: kaoguhui_sx@163.com
聯(lián)系電話:0351-5259151
附件:《山西省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文明守望工程”標志征集表》.doc
山西省文物局
2017年10月26日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