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文史研究館系市政府下屬的學術(shù)性、咨詢性的議事協(xié)調(diào)平臺。為提升本館的形象辨識度,現(xiàn)公開征集logo。
圖丨紹興市文史研究館
一、征集要求
ZHENG JI YAO QIU
1.方案主題:“紹興市文史研究館”。
2.定位要求:簡潔、靈動、易于辨識、寓意深刻、便于傳播。
3.格式要求:AI格式或手繪設(shè)計圖(附加文字說明)。
圖丨紹興大禹陵(郭民軍 攝)
二、投稿要求
TOU GAO YAO QIU
1.參賽作品發(fā)送至紹興市文史研究館郵箱:sxswsyjg@163.com;并在參賽作品下方注明設(shè)計者姓名、聯(lián)系方式。
2.投稿截止時間:2022年7月30日。
圖丨鑒湖圖
三、評審及獎勵
PING SHEN JI JIANG LI
征集活動將按照“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組織專家評審。設(shè)錄用獎1名,獎金5000元(稅前);入圍獎3名,獎金各1000元(稅前)。
圖丨王羲之《蘭亭序》神龍本
四、相關(guān)說明
XIANG GUAN SHUO MING
1.應征作品應為原創(chuàng),未公開發(fā)表過的作品。若涉及抄襲侵權(quán)行為,由作者本人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
2.本次入圍以上作品的所有權(quán)和使用權(quán)歸紹興市文史研究館所有。
3.本次活動參賽稿件不退稿,參加征集活動視為同意并遵守上述各項規(guī)定。
來源:紹興市文史研究館
紹興文脈源遠流長
在歷史的長河中散發(fā)出熠熠光輝
承載著魯迅的聲望和筆下的風情
紹興古城散發(fā)著特別的芬芳
在漫長的歲月中
紹興文史又有著什么樣的模樣呢?
悠久歷史,越國始立 在古代,紹興地區(qū)是于越部族的聚居之地,史載夏朝第六代帝王少康封庶子無余到會稽來奉守禹祠,成為于越先君,越國始立,公元前492年越為吳所敗,勾踐入?yún)菫榕。至公元?90年,被釋放回國后建大越城,經(jīng)過二十年艱苦奮斗,一舉殲滅吳國,越終于成為春秋時期的最后一任霸主。 根據(jù)南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的記載,“建炎”五年(1131)正月初一,宋高宗在越州(今紹興)大赦、改元,敕曰:“紹奕世之宏休,興百年之丕緒……其建炎五年,可改為紹興元年。”“紹”即繼承,“興”即中興、振興。宋高宗對越州有著特別深厚的感情、殊為殷切的期待。這是因為越州是大宋江山星星之火的保存之地,是宋高宗死里逃生、轉(zhuǎn)危為安的救命之地。所以這年10月11日,宋高宗升越州為府,并冠以紹興年號,紹興之名由此而始。 兩位烈女西施和秋瑾 紹興以“五女”為傲:美女西施、孝女曹娥、情女祝英臺、才女唐琬、俠女秋瑾。其實五女中以歷史地位而言,唯有西施和秋瑾功勛為殊。 ///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西施作為中國四大美女之一,因大敵當前之際而驚現(xiàn)于世,因救國救民之需而勇赴國難。 西施故里浣紗暮色@楊堅 秋瑾則是華夏杰出的女豪杰,別名“鑒湖女俠”。她蔑視封建禮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蘭,秦良玉自喻,是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qū)。在紹興軒亭口前順筆寫成“秋風秋雨愁煞人”七字,成為舉世傳誦的絕命之言。 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夏朝第一天子夏禹
春秋末年越國國君、春秋五霸之一勾踐 史載上虞乃虞舜的出生地!端(jīng)注》引《晉太康三年地記》載:“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縣。百官從之,故縣北有百官橋。亦云舜與諸侯會事訖,因相娛樂,故曰上娛(娛通虞)!蔽鳚h史家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會稽舊志》云:“舜,上虞人。去虞三十里有姚丘,即舜所生也!
▲舜耕群雕 紹興文脈昌盛,源起于大禹和會稽山。大禹是華夏族治水英雄和立國之祖,被尊為“績奠九州垂萬世,統(tǒng)承二帝首三王”。史載大禹兩上會稽山,一是治水成功后“上茅山,大會計,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會稽”;“禹封泰山,禪會稽”。二是“十年,帝禹東巡狩,至于會稽而崩”。于是有了華夏民族萬世崇仰、祭祀綿延的大禹陵、廟。 © | 大禹雕像 戴信華 春秋后期,吳越兩國為謀求霸權(quán),發(fā)生了多次戰(zhàn)爭。公元前494年,勾踐兵敗吳國,入?yún)菫榕,忍辱負重,歸國后,臥薪嘗膽,立志復國,最終大敗吳國!正所謂“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越王臺 越國大夫范蠡,文種
東晉太保、都督十五州軍事、假黃鉞謝安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總理周恩來
范蠡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投奔越國,之后被拜為上大夫、相國,輔佐越國勾踐。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成就霸業(yè),又被封為上將軍。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間。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蠡祠 文種是春秋末期著名的謀略家。越王勾踐的謀臣,和范蠡一起為勾踐最終打敗吳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勞。
▲文種墓 謝安出身陳郡謝氏。自少以清談知名,屢辭辟命,隱居會稽郡山陰縣之東山,與王羲之、許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謝家子弟。后謝氏家族于朝中之人盡數(shù)逝去,他才東山再起,歷任征西大將軍司馬、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職。簡文帝逝后,謝安與王坦之挫敗桓溫篡位意圖,桓溫死后,更與王彪之等共同輔政。 周恩來,祖籍紹興。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黨和國家主要領(lǐng)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chuàng)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lǐng)導集體的重要成員。他一生勤奮工作,嚴于律己,關(guān)心群眾,被稱為“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生前多次說過“我是紹興人”,稱紹興為自己的故鄉(xiāng)。 群賢聚越、蘭亭修禊
陽明講學、明臣殉國、秋瑾治校 群賢聚越:春秋末年越國的杰出國君勾踐與卓越的政治家文種、范蠡、經(jīng)濟家計然等群英聚集一堂,勵精圖治,共謀興國滅吳大業(yè),絕代佳人西施和美女鄭旦也應召赴難。
蘭亭修禊:蘭亭地處紹興市郊西南,依山傍水、茂林修竹,為一處幽雅的古典園林,景幽、事雅、文妙、書絕。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永和九年三月初三邀友雅集修禊于此,大家飲酒賦詩,公推王羲之作序,他乘興揮就一篇《蘭亭集序》,神來之筆,竟成千古絕唱,王羲之從此被人尊為“書圣”,蘭亭亦成為“書法圣地”。 陽明講學:嘉靖三年(1524年),陽明先生受邀在稽山書院講學;嘉靖四年(1525年),又在紹興創(chuàng)建陽明書院,其弟子亦開始講學,傳播“王學”。陽明心學,不僅在當時影響廣泛,對后世的影響也是源遠流長。
▲稽山書院圖 明臣殉國:明朝末年清軍攻陷紹興后,文學家王思任、理學家劉宗周、文學家祁彪佳相繼不降而殉國,散文家張岱,遁跡剡溪。戶部尚書倪元璐,狀元余煌以及施邦曜、周鳳翔、潘集等名士投水于城東渡東橋下以明志。眾多忠魂心心相印,終在陰間得以會聚。
秋瑾治校:大通學堂,全稱紹興大通師范學堂,原址為古貢院。1905年9月,光復會領(lǐng)導人徐錫、陶成章等反清志士為培養(yǎng)軍事干部在此創(chuàng)辦大通學堂。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通學堂督辦(校長)之職,以學堂為基地,積極籌建“光復軍”,謀劃起義,直至7月13日被捕,她堅不吐供,僅書“秋風秋雨愁煞人”以對。
▲大通學堂 書圣王羲之、詩圣陸游、哲圣王守仁
畫圣徐渭、教圣蔡元培、文圣魯迅 王羲之,東晉大書法家,有“書圣”之稱,善書法,兼擅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書法史上,與鐘繇并稱“鐘王”,與其子王獻之合稱“二王”。李志敏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xiàn)以老莊哲學為基礎(chǔ)的簡淡玄遠,又表現(xiàn)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chǔ)的沖和。”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郁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后世影響深遠。詞與散文成就亦高,宋人劉克莊謂其詞“激昂慷慨者,稼軒不能過”。
▲沈園 王陽明原名王守仁,明代思想家、軍事家、心學集大成者。浙江紹興是王陽明出生、成長、歸葬之地,也是陽明思想發(fā)端與成熟之地,更是陽明遺跡最多、遺存較完整之地,其與孔子、孟子、朱熹并稱為孔、孟、朱、王。王守仁的學說思想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其學術(shù)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盁o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是王陽明心學的四句教法。
▲陽明洞天 徐渭,浙江紹興府山陰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長,號青藤老人、青藤道士等,徐渭多才多藝,在詩文、戲劇、書畫等各方面都獨樹一幟,與解縉、楊慎并稱“明代三才子”。書善行草,寫過大量詩文,被譽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諳音律;愛戲曲,所著《南詞敘錄》為中國第一部關(guān)于南戲的理論專著。另有雜劇《四聲猿》《歌代嘯》及文集傳世。
▲徐渭故居-青藤書屋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當時站在軍閥混戰(zhàn)的風口浪尖上,蔡元培抱著自我犧牲精神就任北大校長。為了改革北大,他除舊布新,銳意改革,以學術(shù)研究為本,設(shè)立研究所,創(chuàng)辦學術(shù)刊物,鼓勵師生學術(shù)爭鳴、思想自由發(fā)展,推行教授治校;打破學科界限,推行學分制,促進文理兩科的滲透與融合,開創(chuàng)了北大“學術(shù)自由”之風,為中國現(xiàn)代大學的形成奠定了基礎(chǔ)。北京大學因此學術(shù)繁榮,人才輩出,影響全國,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五四運動”的策源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最早的傳播基地。 魯迅,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一生筆耕不輟,希望用筆改變國民精神。作為20世紀中國的主要作家,魯迅對五四運動后的中國文化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是中國現(xiàn)代小說、白話小說和近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運動的領(lǐng)導人、左翼文化運動的支持者之一。 ///
以文史為筆
繪就紹興的模樣
……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