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五日下午,重慶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許世虎教授、副院長龍紅教授、黨委書記高揚元先生一行赴中外視覺藝術院(成都)交流訪問。中外視覺藝術院執(zhí)行院長彭貴軍、成都市溫江區(qū)文化廣電和新聞出版局局長呂騎鏵陪同接待來賓。雙方人員在中外視覺藝術院(成都)茶室中展開了一場輕松愉快且頗具學術深度的會談。
重慶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重慶大學藝術學院憑借綜合性大學的辦學優(yōu)勢,立足于培養(yǎng)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為藝術類學生搭建了藝術和文理科知識交叉融合的平臺,學院以“走出去,請進來”的方針不斷深化教學改革,促進學術交流。此次藝術學院高層領導集體趕赴中外視覺藝術院(成都)旨在通過調研與考察,加深雙方的學術互信與藝術交流,共同搭建有益于藝術與學術發(fā)展的橫向平臺。
重慶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許世虎教授多年堅持探索藝術創(chuàng)作與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探索藝術與科技、設計的結合,其作品多次參加省部級和全國美展、全國設計大展及國際展覽并獲獎。許院長就繪畫藝術創(chuàng)作和學術展覽等相關事宜和中外視覺藝術院執(zhí)行院長彭貴軍交換了意見,并充分肯定中外視覺藝術院多年堅持學術性、公益性、規(guī)范性的獨立機制,為藝術界所做出的貢獻。
重慶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龍紅教授作為知名書法家、設計藝術學博士后、藝術學博士,其謙謙君子的學者形象早已深入人心。龍教授十分關心中外視覺藝術院的成長和發(fā)展,一直受聘為中外視覺藝術院專家委員會委員,為中外視覺藝術院諸多學術項目的推進無私的提供過許多建議和幫助。龍教授鼓勵中外視覺藝術院繼續(xù)堅持藝術獨立與學術公平,把中外視覺藝術院這一文化品牌做大做強,成為藝術界和學術界的一面獨具特色的旗幟。
高揚元先生作為重慶大學藝術學院黨委書記,主要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藝術教育及管理研究等。先后在CSSCI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等各類期刊發(fā)表論文十余篇,主持和主研省部級研究課題、重慶大學黨建基金項目等八項,獲省市級獎勵五項。高書記對成都地區(q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十分感興趣,并就此與成都市溫江區(qū)文化廣電和新聞出版局局長呂騎鏵先生交談相關非遺項目的歷史、遺澤及現(xiàn)狀,高書記表示希望能有機會深入四川各地區(qū)進一步考察蜀漢民間藝術。
呂騎鏵先生早年即以書法名揚書壇,多次在“全國展”、“中青展”、“蘭亭獎”等權威大展中斬獲殊榮,近年來擔任成都市溫江區(qū)文化廣電和新聞出版局局長、黨組書記,常年為公共文化的建設與服務工作奔波走訪,公務十分繁忙。呂局長在案牘勞形之際仍不斷堅持藝術創(chuàng)作,他自號“書心齋主”,以“寫胸中之逸氣”為初衷,始終把藝術作為精神寄托。呂局長與重慶大學藝術學院許世虎院長、龍紅副院長、高揚元書記就當下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現(xiàn)象與問題、川渝藝術交流和展覽等諸多事宜深入交換了觀點。呂局長表示:城市的崛起離不開文化的崛起,將不斷支持和推動川渝藝術的交流,促進川渝文化藝術的協(xié)調發(fā)展、和諧共榮。
中外視覺藝術院旨在引領中外大視覺的藝術概念,構筑中外大藝術的學術平臺,秉承多元化的價值尺度,構建能體現(xiàn)時代創(chuàng)新精神和當代視覺文化維度的價值評判體系。中外視覺藝術院將繼續(xù)以推進當代視覺藝術的交流為己任,尤其注重弘揚和發(fā)展中國當代視覺藝術,并逐漸將中國當代視覺藝術提升到更高的精神文化層面。
現(xiàn)場人員合影,自右向左依次為:重慶大學藝術學院黨委書記高揚元、成都市溫江區(qū)文廣新局局長呂騎鏵、重慶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許世虎、重慶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龍紅、中外視覺藝術院執(zhí)行院長彭貴軍。
附:中外視覺藝術院 簡介
中外視覺藝術院(北京•成都)是經政府主管部門正式登機注冊的集視覺藝術研究、創(chuàng)作、科研、教育為一體的學術機構,政府登機注冊證號為:110105018602232,組織機構代碼證號為:33027282-6。中外視覺藝術院自成立之初,即在北方和南方——北京、成都兩個城市分別設立辦事機構,有所針對性的開展相關學術活動。
中外視覺藝術院的學術定位為:引領中外大視覺的藝術概念,構筑中外大藝術的學術平臺,立足當代,放眼全球,秉承多元化的價值尺度,構建能體現(xiàn)時代創(chuàng)新精神和當代視覺文化維度的價值評判體系。中外視覺藝術院以推進當代視覺藝術的國際間交流為己任,尤其注重弘揚和發(fā)展中國當代視覺藝術,并逐漸將中國當代視覺藝術提升到更高的精神文化層面。
中外視覺藝術院(北京•成都)下設兩個研究機構,分別是:中外美術研究院、中外設計研究院。在此基礎上,設有專家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以及八個藝術委員會,分別是:繪畫藝術委員會、雕塑藝術委員會、建筑藝術委員會、設計藝術委員會、影視藝術委員會、攝影藝術委員會、書法藝術委員會、民間藝術委員會。
中外視覺藝術院在根據(jù)以上學術框架,分三個板塊開展學術活動。第一個板塊是學術研究,其范疇主要涉及中外視覺藝術史的梳理與當代視覺藝術的現(xiàn)狀研究。第二個板塊是教學,教學位于創(chuàng)作、科研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是承載審美精神的一種傳播與普及,也是中外視覺藝術院對社會所盡的責任之一。第三個板塊是展覽與交流,通過展覽、賽事和交流活動來展示和傳播視覺藝術,其目的在于讓中國的視覺藝術能在較為廣闊的國際范圍產生更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中外視覺藝術院結合自身優(yōu)勢并整合行業(yè)資源,先后主辦運營兩大行業(yè)門戶網(wǎng)站:中外美術網(wǎng)(CCAABB.COM)、中國創(chuàng)意同盟(IDEATOM.COM),網(wǎng)站作為資訊與學術的專業(yè)發(fā)布平臺,在美術界和設計界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同時,中外視覺藝術院作為中國設計師協(xié)會(CDA)秘書處和常務辦公室的所在地,還承擔著設計理論研究、設計創(chuàng)作實踐、設計產業(yè)與政策研究等職責。中外視覺藝術院先后開展的學術展會及出版項目有:中外美術家國際交流展、中外設計精英邀請展、中國高校美術作品學年展、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創(chuàng)意中國-設計大獎、全國青年美術家提名展等相關展會,以及《中外美術家百科辭典》、《中外美術文獻集》、《中國創(chuàng)意設計年鑒》等大型年度出版物。
崇尚永恒與和諧,遵循理性與范式,正本清源,多元互補,中外視覺藝術院聘請藝術界和學術界的知名專家、精英學者作為專家顧問團的成員,并與社會各界致力于當代視覺文化建設的社團、企業(yè)、院校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在未來的發(fā)展中,中外視覺藝術院將擔負起傳承和發(fā)展中外視覺文化藝術的歷史使命,引領視覺文化藝術向完備、有機、健康、多元發(fā)展,確立中國當代視覺藝術在中外多元文化格局中的學術形象,展現(xiàn)其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