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設計新銳陳偉璇:打造品牌如同追求異性,要內外兼修

資訊頻道 - 新聞 來源:中國設計在線 作者:selin 2011-12-27

12月9日, 在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舉行的“2011廣州國際設計周——絕對設計展”上,首次出現(xiàn)在內地的設計展會中的香港設計界新銳代表陳偉璇,沒有盛裝出席,也沒有大張旗鼓,一如既往地低調。

近幾年,隨著內地企業(yè)對品牌國際化發(fā)展的重視,以及兩地在設計領域的融合、交流,越來越多的香港設計從業(yè)人員北上內地開創(chuàng)新事業(yè)。陳偉璇就是其中一員。在他不算長的設計生涯中,曾經為多個頂級品牌進行形象設計,并引起行業(yè)關注——為香港彩福集團設計的新形象,引起整個行業(yè)爭相效仿,并最終改寫了香港婚宴消費市場;與國內最大電器連鎖銷售企業(yè)國美電器的合作,更是順利推動國內頂級家電賣場品牌升級轉型。 
  



(圖:香港品牌設計界新銳代表人物陳偉璇 Matthew Chan)

 

      
【經典案例】品牌形象升級改造的驅動者

畢業(yè)于美國著名設計學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的廣告系,陳偉璇現(xiàn)在是香港BONE advertising廣告有限公司的創(chuàng)辦人。作為近年來香港品牌設計界的新銳,陳偉璇曾先后擔任多個大型集團的品牌顧問,在香港設計界擁有一定影響力。



(圖:香港著名品牌設計陳偉璇應邀參展2011廣州絕對設計展)
 

記者:在您做過的案例中,電器連鎖巨頭國美電器的形象改造升級,為內地業(yè)內人士所關注,很多讀者比較感興趣。當時合作的背景是怎樣的?
陳偉璇:當年我們介入之時,國美有三個標識同時出現(xiàn)。主要面臨的問題是因為每一個商標都用于一定數(shù)量的門店之上,加上市場甚至內部員工對舊商標存有一定的歸屬感,變成之后的兩個新商標都很難作全面性的取替。主要原因還是決策者本人未見到自己真正滿意的方案,但品牌形象更新工程之前已經啟動了,所以當時正在面臨一個難以取舍的局面。在我們了解情況之后,發(fā)現(xiàn)兩個新的標識無論在可讀性與功能上都存在無法修補的缺憾。既已決定不走回頭路,創(chuàng)造一個時尚而一勞永逸的新方案是唯一出路。 
 



 (圖:陳偉璇成功主導國美電器在全國范圍內換標)


記者:這個“時尚而一勞永逸的新方案“是如何得到你們內部和管理層的認可?
陳偉璇:決策人請我回來當顧問的指令只有一個,就是"以設計去解決未來施工的風險與難度"。但因為我是中途介入的關系而倍感壓力,當時的做法只好一邊配合他們的進度,一邊研發(fā)新的方案。但因為這么大的企業(yè)的換標過程牽連甚廣,管理層是不會貿貿然做出重大改動的。
改變是一步一步來的。在依據(jù)原有LOGO不斷修改卻一直未能達到最佳效果后,大家決定面對現(xiàn)實,以品牌長遠的發(fā)展順暢決定放棄原有的LOGO,并說服決策人親自出手,以他的親筆手寫體取替了原有的舊方案。用手寫體的做法不會過時,有濃厚人性化的元素,用于以服務為重的行業(yè)最好不過。加上是決策人自己的手筆,所有人便最終欣然地接受。今天這個標識系統(tǒng)遍布全國,深受好評,證明當初的努力與堅持都是值得的。

記者:國美新設計的思路,解決了哪些問題?
陳偉璇:首先,標識以手寫體完成,加強人性味道,標識長久不會過時;第二,中英文公司名字可以拆開使用,增強設計靈活性;第三,新系統(tǒng)用了最搶眼的紅色,更將LOGO反白,用大片紅色背景襯托,加大體量,在主要競爭對手的鮮黃色對比下不會遜色;最后,將標識組合的部件減至最少,大幅減低外立面施工的風險、難度、成本等。

記者:在香港,有人將你稱為“婚宴市場的改造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說法?
陳偉璇:05,06年間,在香港本地市場辦婚宴酒席一般只有兩個選擇——酒樓,或者酒店。兩者之間在服務質素與價錢相距甚大,只能滿足高消費或低消費的市場。而彩福集團創(chuàng)辦人和我們深信中價市場才是主流,目的為吸納一批想要比當時酒樓更好的服務配套而又負擔不起酒店價錢的客群,決議重新定位。為了擺脫舊式老土酒樓形象,我們將彩福海鮮酒家易名為“彩;恃”,將品牌定位著墨在情感層面之上,品牌標語定為「用愛許下承諾,用心締造回憶」,目的為向客人強調新品牌的宗旨是尊重新人一生人中最重要的一日,以最用心的態(tài)度去提供服務。
新形象推出后,大獲好評,集團兩年內迅速擴展門店數(shù)量,預定酒席更排到兩三年之后,知名度與勢頭成為全行之冠。在本地拍賣網上,更有人炒賣在皇宴預定了的婚宴好日子的風氣。除視覺形象外,在婚宴場內的時尚裝潢,首創(chuàng)的報紙婚宴賀稿和全數(shù)免息分期都是隨著新品牌推出的市場攻略。自此之后更引來同行爭相仿效,以「宴」字名命的婚宴場所不斷面世,因此而名的同業(yè)不下十間。這次轉型結果將整個廉價婚宴市場提升至中價層面。高、中、低消費市場占比從此改寫。
 



(圖:陳偉璇順利幫助彩福海鮮酒家轉型)


記者:為數(shù)甚多的香港設計從業(yè)者早已將觸角伸向內地,您在香港也早已頗具名氣,有沒有進軍內地的具體計劃?
陳偉璇:一直以來,可能由于自己接受西方教育的緣故,在國美項目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自己偏向洋化但滿意的設計都未必每次于管理層中得到一致認可;谶@個原因自己便主觀地認為內地人的審美眼光存在頗大差異,直至國美的這套設計受到廣泛認可,在內地發(fā)展的決心才開始重燃起來。在國內,國美有超過一千間門店的商標和外立面展示都是出自自己手筆。以這個作為自己在美學、創(chuàng)意和執(zhí)行力的例證給予內地企業(yè)家作為參考項目,應該可以成為以后在內地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基石。
 

【設計理念】” 四大堅持 “  為品牌對癥下藥

在信息爆炸、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單靠產品質量說話,恐怕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幫助品牌脫穎而出,陳偉璇有著自己的一套獨特理論,稱之為”四大堅持“:一,堅持以"不許輕易滿意自己"的態(tài)度去保持作品素質;二,堅持以“經營者角度”與客戶心態(tài)接軌,建立穩(wěn)固的互信關系;三,堅持以滿足“客戶的客戶”為服務準則,為經營者采取立場,爭取最大利益;四,堅持以“一定要創(chuàng)新”為執(zhí)業(yè)的基本操守,為客戶與對手劃清界線,及提升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他對品牌設計的深度理解以及罕有的鮮明立場,被多家企業(yè)所認可并聘為品牌顧問。
 



(圖:香港品牌設計界新銳代表人物陳偉璇 Matthew Chan)

 

記者:在為企業(yè)做品牌形象設計的時候,哪些是您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最難的地方是什么?
陳偉璇:最難的地方就是得到客戶的長久尊重與信任。這兩樣一開始時是有的,但要長期保持就非常困難。因為尊重就是雙方有效溝通的基礎,如無法保持,自己的理念與創(chuàng)意就難有說服力,就不能真正幫助企業(yè)解決問題。今日還有很多企業(yè)覺得你拿他們的錢就是幫他們打工的,這樣最后自己只會淪為沒有主見的制圖工具。所以與客戶在這個觀念沒有搞清楚之前,生意我們是絕對不會接的。只要客戶有足夠的接受能力,與客戶有對等的視野,創(chuàng)意和美學對我們來說基本上是沒有難度的。

記者:您曾所過自己的設計“不是表面的設計,而是品牌層面的設計“,如何理解這句話呢?
陳偉璇:很多人,甚至某些行內執(zhí)業(yè)者都未必理解品牌設計的真正奧義。視覺系統(tǒng)設計如標識系統(tǒng)設計等,都只是整個品牌的一部份。品牌就是企業(yè)與顧客打交道的伎倆,道理就如追求異性一樣。喜歡一個人的外表并不代表你一定會愛他、對他忠誠。一個成功品牌需內外兼顧,消費者才會對你產生持久的忠誠度。因為外表的確是占了很多的印象分,而這是最快和最容易給人感到不同的方法,所以很多人以為換了外表就等于完成了品牌工程,穿起龍袍不一定會太子的。
每個企業(yè)都有不同的品牌需求,要做好一個品牌,對癥下藥才是上策,不光是換了件新衣服,化了個妝,問題就會解決的。針對在國內經常出現(xiàn)的品牌問題,可以歸納為三類,第一類,有外表沒內涵 ,擁華麗的外表而服務水平差勁,做法是優(yōu)化消費體驗,牌訊息才會收到預期效果;第二類,有內涵,卻其貌不揚,因為形象落伍而被影響銷售,那么提升視覺形象就是這種品牌所需要的;第三類,有內涵有外表,卻經?诔允а,品牌內外兼?zhèn)鋮s詞不達,沒有令足夠的顧客對他們有足夠的認識,甚至誤解,需要改善廣告定位與宣傳方針。經營者要經常留意自己辛苦營造的品牌個性與外界口碑是否一致。
 
記者:內地有不少中小企業(yè)都有著國際化的野心,而國際化要處理的除了經營問題外,自身品牌的建設與推廣也使非常重要的。您有什么建議可以給這種企業(yè)嗎?
陳偉璇:國際化的意思就是要得到不同國籍消費者青睞,在國外也擁有一定競爭力,著眼點就在于了解市場。這比起建立品牌個性與制定推廣手法來得法更為重要。每一個市場,很多細節(jié)與生活模式,是當?shù)鼐用癫拍茴I略到的一套邏輯,企業(yè)要多加鉆研才能進行針對性的改變。很多在自己國家獨當一面的企業(yè)到了國外就一敗涂地,主要就是這因為個原因,搞不好這部分,再大的企業(yè)都要撤回老家。



(圖: 2011廣州絕對設計展上香港著名品牌設計師陳偉璇設計作品展示)
 


【與設計結緣】一切從寫字開始

陳偉璇有著一種天生的對美學的執(zhí)著。從三歲學寫字開始,陳偉璇便顯示出對設計的天生的敏感與執(zhí)著,并且深信從小時候對每一個字的執(zhí)著,就是后來與設計結緣的重要基礎。

記者:什么時候開始發(fā)現(xiàn)自己在設計方面的天分和興趣?
陳偉璇:記得小時候開始學寫字的時候,我就一直留意著字與白色空間的占比,并且自己得出一個結論——字要看得清楚,就必須"浪費"很多白色空間。我每次寫字都會想清楚留下多少白色空間才算把那張紙用得適當,三歲的我就不停嘗試在正負空間之間取得平衡。
念小學的時候,就已經非常執(zhí)著上課時手寫筆記的整齊度,尤其著重主標題,副標題,細節(jié)與內容的字距,行距等。后來才知道這些都是排版的最基本技法。每當寫筆記都給自己很大壓力,一旦寫錯寫歪了,我就會把紙揉成一團發(fā)泄,然后從新再來。
15歲到了臺灣念中學,因為習慣寫英文,中文字相比下來就比臺灣同學的丑多了。那時候在臺灣沒有什么娛樂,一天到晚就拿著鋼筆練字, 慢慢被鋼筆獨有的粗幼線條吸引了。不斷練習,對每條線都非常執(zhí)著。寫多了就學懂了一個字漂亮不一定是方正工整的,開始明白設計學上所說的“不對稱平衡”, 延展至整句句子與整篇文章都可引用同一套美學道理,慢慢便培養(yǎng)了一套屬于自己的審美眼光。

記者:第一次做設計受到外界認可,是什么時候?
陳偉璇:十八歲的時候在香港找到第一分工作,在眼鏡連鎖集團的總店內當銷售員。記得有一天下午,店內生意比較淡靜,我一個人就跑去整理一下櫥窗內的擺設,并且運用了小時候學寫字領略到的美學邏輯套用在櫥窗內。結果,當天總經理踫巧到店內巡視,看到新的櫥窗擺設就立即喜歡上了。之后就叫了各分店的代表過來參考,自己就成為了集團唯一可以處理櫥窗擺設而不需要照顧銷售的員工。在我離職后,集團更是每年舉辦櫥窗設計比賽,鼓勵員工發(fā)揮創(chuàng)意。

結語
因為年少時急于賺錢,所以在港工作多年后才下定決心去美國留學。當初去的時候亦沒有選定學系,只想一邊學習一邊摸索,那一科成績好便讀那一科。結果修讀過的所有文理科目全都取得甲等成績,反而無從選擇。最后還是放棄了進入全美頂級學府的機會,選擇了人丁單薄卻聲名顯赫的Art Center修讀設計。陳偉璇深信每一個人的才華都是天生的,而每一個人要走的路都是冥冥中注定的。 

BONE advertising廣告有限公司網站:http://www.bone.hk/bone_web/index.htm
聲明:站內網友所發(fā)表的所有內容及言論僅代表其本人,并不反映任何網站意見及觀點。

全部評論

暫無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