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工業(yè)設計教父深圳行

資訊頻道 - 新聞 來源:中國設計在線 作者:selin 2012-05-21

    “我第一次來深圳參加文博會,就有了這樣的成效,幾年前我連想都沒有想過”,臺灣工業(yè)設計教父謝榮雅這一次的深圳之行,激發(fā)了他對于內地文化產業(yè)合作的興奮點。

臺灣“工業(yè)設計教父”謝榮雅.jpg
▲臺灣“工業(yè)設計教父”謝榮雅首次來到深圳文博會。(主辦方供圖)

 

  生于1967年的謝榮雅擁有90座國際設計大獎,是第一個拿下德國的iF、紅點,美國的IDEA以及日本的G-Mark四大國際設計獎金獎的華人設計師,被稱為臺灣設計界的“華人之光”,同時也是亞洲設計界的獲獎紀錄保持者。他在1996年創(chuàng)立大可意念傳達有限公司,致力發(fā)展臺灣設計界整體設計價值的深度與廣度,鏈接臺灣傳統產業(yè)與世界級的技術與材料,進軍國際設計競賽領域,開創(chuàng)了臺灣傳統產業(yè)品牌化的奇跡,以設計顧問角色將臺灣設計提升到新的境界。目前擔任臺灣奇想創(chuàng)造的董事長兼執(zhí)行長。

    深圳足以成為“科技代表”

  18年前,謝榮雅曾經“路過”深圳,當時深圳是一個需要持證進入的特區(qū),而這次受邀參加文博會是謝榮雅第一次真正與深圳這座城市接觸。“我此行做了三件事”,他告訴記者,“第一件事是進入所謂‘山寨手機’的生產線,跟工廠里的設計師面對面交流。第二件事是為文博會擔任‘文博杯設計精品獎比賽’的評審和‘海峽兩岸品牌·設計高峰論壇’的演講嘉賓。第三件事是在深圳的殘友集團做了一場演講,用我的經驗引導他們開出另外一條路來。”

  在跟深圳的第一次接觸中,著實令謝榮雅感到“震撼”的是發(fā)現“深圳在某些專業(yè)的工程師水準已經超過了臺灣,而且深圳早在2008年就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了‘設計之都’的頭銜,深圳有許多科技與文化發(fā)展的經驗值得臺灣借鑒”,他以在“山寨手機”工廠的體驗舉例,“雖然深圳手機制造業(yè)走的路,十幾年前的臺灣也走過,但是深圳的企業(yè)做了很多臺灣企業(yè)不敢干的事情:自創(chuàng)品牌,在產品上驕傲地打上自己的LOGO,他們也有非常大膽的想法——在手機里面加入香水、手電筒,這些行為符合大陸內需市場的規(guī)模,是在臺灣以外銷為主的市場里難以看到的。”

  同時,他觀察到,城市年齡更為年輕的深圳建筑比起臺北而言“所蘊含的科技成分從外觀到內部都更高,在新形式科技運用于建筑方面,臺北不如深圳完整。而在文化層面,深圳產品敢于大膽地把文化意象放在產品里面,不論是文化的觀點、理念都更靈活。”因此,謝榮雅說:“深圳足以成為‘科技代表’”。

    設計師是人類夢想預測家

  謝榮雅并不認為“山寨”是個貶義詞,“‘山寨’對國產手機來說是個必經的過程”,不過他在參觀深圳手機工廠的過程中發(fā)現目前在深圳做工業(yè)設計的大部分設計師仍然在處理造型的問題,而在謝榮雅的設計理念中,“設計師的工作是在預測人類的夢想,更以敏銳的觀察,透過設計的技術,讓夢想得以實現。”

  “設計不僅是美”,謝榮雅說,“設計師必須關心到造型以外的部分,除了視覺,還要關注‘五感六覺’——觸覺、聽覺、味覺,以及軟件與硬件的組合,‘美’對設計師來說是必須在年輕時就達到的階段。在產品的美學要素之外,他需要關注的是產品是否給使用者帶來愉悅,要考慮到消費者打開產品包裝時每一步的心理狀態(tài),要追求讓消費者感到更方便、更驚艷、更訝異的體驗,還要同時關照到包裝材料是否符合環(huán)境需求、是否會造成污染……這些都是超越美學以外的‘五感六覺’,需要關乎視覺以外的其他領域的架構。”

  謝榮雅告訴記者,他所見到的深圳設計師對造型以外的東西考慮很少,這方面是仍有上升空間的地方,在他提出的“設計進化論”當中,目前深圳設計師“仍處在1.0和2.0的進化早期階段”。他闡釋道:“設計師也有一個進化的過程,0.5是美工,1.5是設計師,2.0是設計經理,3.0是設計副總(創(chuàng)意長),4.0是設計執(zhí)行長或董事長,目前大部分的臺灣設計師停在2.0和3.0階段,假如深圳設計師要走到2.0和3.0的階段,他們不僅要關心物的造型,還必須關心組織的創(chuàng)新和消費者的體驗。我注重‘五感六覺’,造型只是視覺,要關注到消費者的觸覺、聽覺甚至到心靈的感受,內地企業(yè)要成為品牌必須注重這些。”

    冀短時間內與深實質合作

  忙里抽空,謝榮雅逛了深圳文博會的幾個展館,尤其是深圳本土的代表性設計公司所在的展館,讓他最是流連忘返。這次短短數日的深圳文博會之行,也讓謝榮雅開始考慮與內地企業(yè)的合作,“過去未把觸角延伸到內地,甚至在幾年前我也從未想過這種可能,但是在文博會一切發(fā)生得好快,通過跟幾家設計公司的接觸,我開始設想在內地建立辦公室,把品牌觀點帶入內地”。

  談到對文博會的觀感,謝榮雅說“在文化細致度方面還有很大可提升的空間”,他認為,展會不只是要考慮來展覽的商品如何有效展示,更要考慮到展覽路線的設定、觀眾參觀的引導,從細節(jié)體現文化底蘊。深圳文博會在國內展會中具有相當高的水準,但與先進文明國家相比仍有距離,“沒有完整搭建參觀者的體驗,不只是展品體現文化創(chuàng)意,文宣過程也要環(huán)環(huán)相扣。”

  “我與深圳的洛可可設計公司交流頗多”,謝榮雅告訴記者,“也在與深圳殘友集團洽談中,我也希望整合公益與設計資源,走出內地品牌的新格局?梢灶A見的是,奇想與深圳短時間內勢必會有實質性合作。”

聲明:站內網友所發(fā)表的所有內容及言論僅代表其本人,并不反映任何網站意見及觀點。

全部評論

暫無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