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防偽技術(2)

印前頻道 - 防偽 來源:設計在線 作者:hccm 2010-07-13
401 0 0
2010年即將舉辦的世博會,門票也將采用激光防偽技術。

 

在我國,激光防偽技術的應用,經(jīng)歷了從軍用到商業(yè)民用化的轉變。國內具有技術領先優(yōu)勢的華工圖像公司相關人士表示,1989年公司成立之初,激光全息還是863實驗室項目,用于導彈的激光制導影像識別。隨后,該技術開始向民用轉變,首先用在國家海關總署的出口退稅單據(jù)上,光這一項每年就可去假留真、減少支出上千億元;不久后用在外交部的簽證、國稅總局的稅務發(fā)票上。

 

之后是上世紀90年代初,長沙一家茶廠遭假冒產(chǎn)品沖擊瀕臨倒閉,在業(yè)界引起不小的轟動。“當時的‘猴王茶葉’很有名,與廠家取得聯(lián)系后,我們在國內首家將激光全息技術運用在了茶葉的外包裝袋上,從此開始了激光防偽大范圍的商業(yè)化運用。”華工圖像市場部經(jīng)理項永博說。

 

專業(yè)人士稱,上世紀90年代初期,全息就是防偽的。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技術迅速擴散,如今早已被造假者從各個方面攻破,防偽能力已十分有限中國中部。而且一些張貼式的鐳射商標,可以反復運用,讓造假者有機可乘。

 

1995年以后,全息圖像開始加入信息防偽技術,如光學微縮技術將文字信息記錄在全息圖上,肉眼難以辨認,在60倍、甚至100倍放大鏡下才可觀察到具體內容中國中部。這種防偽手段相對較難復制,造假成本較高,目前很多商品都在運用,只不過普通消費者不能直觀看到,必須借助專業(yè)設備來識別。

 

而在激光全息的日益普及前提下,光化浮雕技術制作的圖案具有一種不同于全息圖的金屬光澤,用肉眼很容易識別,比如個性簽名防偽。另外,還可在光化浮雕圖案中設置加密的隱藏信息,也具有較強防偽力度。

 

可以說,有名牌必有假貨中國中部。激光防偽的未來趨勢在于信息安全防偽,對信息進行“加密”,將數(shù)十種防偽技術用在一個產(chǎn)品上,造假者就很難模仿了中國中部。

聲明:站內網(wǎng)友所發(fā)表的所有內容及言論僅代表其本人,并不反映任何網(wǎng)站意見及觀點。

全部評論

正在获取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