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數碼印刷技術進行藝術品高仿真復制,由于其工藝技術的先進性,再造了酷似原作的神奇效果,常使畫家本人僅憑視覺無法辨別哪是親作,哪是復制品。再加上數碼印刷高仿真復制所選擇的限量復制作品,一般都是名家平生的代表作或故宮千百年來秘藏深閣的繪畫瑰寶等藝術品。這種對古典文化作品、藝術家的優(yōu)秀作品的完美復制,在大眾傳播和宏揚文化方面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無論從藝術欣賞,還是從收藏保價升值的角度來看,保存收藏這些藝術品的復制品都是很有價值的。受到了藝術家、收藏家和藝術愛好者的極大關注。因此也深得尋常百姓的喜愛。
仿真復制與文化
數碼印刷藝術品高仿真復制是現代高科技印刷與藝術的完美結合,許多高仿真復制的極品同原作相比,在人們對視覺美感的獲得中并沒有多大區(qū)別,其對藝術審美效果和現代環(huán)境要求也沒有區(qū)別,它帶給人們與原作一樣的美感、文化和感悟。藝術品仿真復制品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已經從印刷技術擴展到整個視覺再現、文化藝術和傳播領域。藝術品高仿真復制是重要的文化產業(yè)。印刷術發(fā)展到今天,已不僅僅作為一種單純技術而存在,可演變成為一種文化、藝術再創(chuàng)造。這些年我國藝術品高仿真復制水平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藝術品高仿真復制品頻頻在國際印制大獎賽上獲獎。
數碼印刷藝術品高仿真復制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數字化工作流程,一套全新的色彩管理體系。這需要復制工作者不但要掌握數字高仿真藝術品復制的規(guī)律、精湛的技藝,還要有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眼光,有對作品的藝術風格、藝術流派和技法特點的剖析,有對作品內涵的了解,對藝術意境的解讀。如:精與粗、雅與俗,冷與暖、主與次、質樸與簡單、整體與局部、突出與陪襯等關系都要做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然后運用先進的數碼印刷技術和經處理的承印物,達到繪畫作品形、神、韻三方面與真跡一樣的效果。
如果從事高仿真復制的人員沒有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能力,不知道如何去鑒賞藝術品,不能透徹理解畫家“心”的抒發(fā),不能了解畫家的個性風格和筆墨技法特點,不能了解畫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書、畫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不能分析作品的主體分布,色調冷暖,是不可能復制出形神兼?zhèn)涞母叻抡嫠囆g品的。
國畫復制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社會的需求,數碼印刷藝術品高仿真復制業(yè)發(fā)展很快,但也良莠不齊,既有極品,也有較差的復制品,差距很大,令人既振奮又擔憂。藝術品高仿真復制是一項非常嚴謹、精細的工作,要做到盡善盡美,精益求精。否則既有損于藝術品的價值也是對畫家心血的不尊重。
認為這些差距除了有技術上、材料上的一些因素外,主要還在于復制人員缺乏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眼光,缺乏對色彩的悟性,F以中國書畫藝術品高仿真復制品為例,談談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墨色混濁。國畫重用墨,講究焦、濃、重、淡、清墨色濃淡深淺的墨韻層次變化,要保持墨色純凈,做到“色不礙墨”、“色不掩筆”;印刷適性,切忌混濁和偏色。而在一些書畫仿真復制品中,一是色墨襯得太多,導致墨色混濁;二是墨韻層次并級,清墨不是損失就是生硬,失去水墨自然滲化的韻味。焦、濃墨并級,焦墨不黑不焦,失去了焦、濃墨中墨韻情趣。
。2)線條出浮雕邊。中國書畫是利用宣紙的滲透效應,通過水調和墨色的濃淡深淺,表現水墨自然滲化的情趣。而在一些仿真復制品中,由于銳化強調過度,線條、物像輪廓邊緣出現浮雕邊,完全失去了書畫筆精墨妙的自然趣味。
。3)色相失真。國畫用色雅致端莊,講究”彩繪有澤“、”色彩相和“,即一是要神彩生動,二是要和諧統(tǒng)一。無論是濃墨重彩畫,還是清新明快的畫,都要做到樸素雅致,濃而不膩,淡而不薄,達到色與墨的自然結合,形成墨彩交融的效果。而在一些仿真復制品中,一是色彩處理得太過,局部色彩太鮮太跳,與整體畫面色調不和諧;二是使國畫顏料色失真,如植物性顏料花青、藤黃,礦物性顏料石青、石綠、赫石等色與原作差距較大,往往把石綠色復制成黃滕綠、把不透明沉著的赫石色復制成扎眼的茶色;三是一些古畫色調復制得太薄太火,不沉穩(wěn),完全失去了古色古香的特色。
。4)款印脫節(jié)。國畫的圖章、題款是不可缺少的藝術元素,特別是古畫,眾多的印章隨著年代不同,有深有淺,有明有暗,有陰文、有陽文,是非常有講究的藝術。
而在一些古畫仿真復制品中,有的把印章校正得特別鮮,跳出畫面很刺眼,有的校正不足,變成了黑棕色,有的甚至出現低級錯誤,把朱紅印章做成品紅色。
題款講究字跡的濃淡,起筆深,落筆淡,深淺有致。而有些仿真復制品的題款字跡,一是變粗,字跡邊緣露色,不挺括;二是濃淡深淺層次并級;三是字跡墨色不純凈,色墨襯得太多?钣椭撇划,影響了國畫詩、書、畫融于一體的藝術效果。
(5)底色不勻。國畫大都留有空白,即宣紙或絹的本色,是畫家構圖的重要部分,畫家留有空白,給人以聯(lián)想、情趣、意境。而有些古畫仿真復制品中,宣紙或絹本色不均勻,不平服,有的局部很亮,有的很暗,導致畫面色調不連貫統(tǒng)一。
針對上述問題,急需提高復制人員的藝術修養(yǎng)和對國畫的鑒賞能力這樣才能把中國書畫藝術品高仿真復制水平進一步提高。鑒賞藝術品的能力是可以培養(yǎng)的,經過訓練,人的審美眼光是可以提高的。
綜上所述,對于從事藝術品高仿真復制工作,要像藝術家那樣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品復制,一是要充分掌握現代數碼印刷色彩管理技術的規(guī)律和掌握涂布宣紙、絹紙的秉性及噴墨顏料墨水的特性,從而駕馭藝術微噴所表現書畫藝術筆墨的干濕濃淡,彼此默契,如知音的和唱。二是要在實踐中一點一滴培養(yǎng)藝術修養(yǎng)和欣賞能力,多聽畫家和鑒賞專家對所要仿真復制畫的時代背景,主題內容,筆墨特點,色調風格及其內涵的講解,做到事先對藝術品的透徹了解,既做到眼高,又做到手高,讓我國藝術品高仿真復制的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全部評論